1.賽緯電子材料年產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及配套原料項目在安徽淮南開工,總投資27億
6月28日上午,淮南市賽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二次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配套原料項目開工儀式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舉行。 據悉,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27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0萬噸二次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年產30萬噸配套溶劑。項目總體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約13.5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二次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年產10萬噸配套溶劑,于2022年6月開工建設,2023年8月投料試生產。項目二期投資約13.5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二次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年產20萬噸配套溶劑,計劃于2023年9月份開工建設,2024年12月投料試生產。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2.引領科技15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落戶桂林,總投資155億,主要產品為811型鎳鈷錳鋰材料、高性能鎳鈷鋁鋰材料、622型鎳鈷錳鋰材料
近日,桂林引領科技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開工儀式在高鐵(桂林)廣西園舉行。據悉,該項目主要建設年產15萬噸新一代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主要產品為新一代高性能密度的811型鎳鈷錳鋰材料、高性能鎳鈷鋁鋰材料、622型鎳鈷錳鋰材料。項目計劃總投資155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600億元。
3.杉杉股份:擬50億元投建年產四萬噸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
6月27日晚間,杉杉股份發布對外投資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鋰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寧波市鄞州4萬噸硅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本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規劃年產能1萬噸,建設周期預計12個月,二期項目規劃年產能3萬噸,建設周期預計12個月。
4.中國進一步擴大新能源供應鏈全球優勢,新融資總額超百億美元,將超越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在同一領域所投入的資金
目前,來自中國工廠的電動汽車電池產量占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三,在加工稀土元素(如電池中使用的氧化物、金屬和磁體)方面占90%市場份額,處于主導地位。
隨著我國進一步鞏固在全球新能源技術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國內三家電動汽車電池及材料公司正在尋求超過100億美元的新一輪市場融資,其融資金額將超越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在同一領域所投入的資金。
盡管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產能市場份額將略有下降,但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目前,我國建造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單位成本約為6000萬美元每千兆瓦時。但隨著工廠規模的迅速擴大,未來幾年成本或將縮減到5000萬美元每千兆瓦時左右。而未來10年全球建造同類工廠的平均成本約為7800萬美元每千兆瓦時。
5.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大力發展高效儲能等新能源裝備
6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計劃提出,大力發展高效光伏、大型風電、智能電網和高效儲能等新能源裝備。鼓勵電商平臺搭建節能產品供需對接平臺,推廣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家用電器、高效照明產品及系統、綠色建筑材料等。積極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產品在工業領域應用,探索氫能、甲醇等利用模式。針對可再生能源電站、軌道交通、數據中心、船用岸電、電動汽車充電等新興應用場景,推廣應用高效節能變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