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艾康尼克目前與空殼公司的合并談判仍處于早期階段,不能確保最終能與SPAC達成協議。艾康尼克的目標是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并計劃在2023年底推出艾康尼克 Seven系列MPV。
中國有關部門對海外上市公司的審查行動令這些公司的計劃受到質疑,尤其是那些收集了大量用戶數據的公司,這意味著他們在獲準上市前可能要接受審查。
目前,已有幾家電動汽車制造商通過SPAC上市,其中包括法拉第未來、Canoo和Fisker。
8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1.7%,同比下降1.1%,環比下降0.6%,庫存預警指數臨近榮枯線,仍處不景氣區間。8月線上二手車源量環比增長4%,很多廠家陸續在8月推出新車或換代車型,形成置換高峰,置換后的車輛便進入二手車市場。
8月各級別車型保值率基本處于上漲趨勢,但中大型車價上漲幅度最大,而小型車、緊湊型車價有所下降。
3、1-8月汽車產銷有望突破1600萬輛,新能源市場滲透率超過10%
我國汽車產業整體呈現穩定向好局面。據初步統計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超過170萬輛,同比增長兩倍。電氣化方面,快充技術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增加200公里;鈉離子電池超過每公斤160瓦時,并取得產業化突破。智能化方面,我國L2級智能網聯市場占比達到20%。
4、重大政策動向:進一步提高鋰、鈷、鎳保障體系,前瞻部署全固態金屬鋰電技術
在4日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工信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的官員透露了下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政策思路。
1.將進一步提高鋰、鈷、鎳保障體系;
2.組織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包括新能源汽車專項);
3.編制發布汽車產業(包括低碳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報廢車市場等方面)。
5、韓國高端汽車品牌捷尼賽思將從2025年開始走上純電動之路
中芯國際(SMIC)計劃在上海郊區建設一家新工廠,這是一次重大的產能擴張。
中芯國際已與上海臨港管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有意在上海臨港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將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聚焦于提供28納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該公司是中國在先進芯片(包括智能手機以及基站等設備所使用的)領域擴大影響力的最大希望之一,其產能和芯片技術對中國克服以美國為首的遏制其科技野心的努力來說至關重要。
7、國軒高科:公司磷酸鐵鋰電芯能量密度達190Wh/kg!
該公司試驗電芯已達210Wh/公斤,規劃2025年達到260Wh/kg;三元量產電芯能量密度達270 Wh/kg,試驗電芯已達300Wh/公斤以上,規劃2025年實現360Wh/kg。
目前業內的研發方向基本上是向無鈷和高鎳方向走,瞄準這個方向,國軒的規劃是建成10萬噸相關前驅體產能。
8、蘋果或與豐田就量產Apple Car合作
蘋果公司希望通過合作打造一條新的供應鏈,為2024年大規模量產蘋果汽車做準備。
公司正在研發一種新電池技術,有可能“徹底”降低電池的成本并增加車輛的續航能力。
該公司目標是在2024年開始生產蘋果自動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