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孚能科技24GWh新能源電池項目落子蕪湖
8月29日,孚能科技與安徽省蕪湖三山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書,該項目將分兩個子項目建設,第一個子項目12GWH預計2021年10月開工,第二個子項目將根據雙方約定和客戶及市場需求適時啟動。
特斯拉合作的廠商,除了寧德時代和LG化學,還包括了億緯鋰能等。據悉,特斯拉目前考慮的合作方式之一是特斯拉進行設計 4680 電池,由電池廠家代工生產。4680 大圓柱電池是一項新技術,行業預計會在 2023 年量產,不過,目前有不少公司還沒出樣品。
7月上海市純電動微型轎車總上險量為60輛,環比下降約92%。實際上,于上海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而言,純電動微型車所占的份額也并不大。今年1-7月,上海純電動乘用車總上險量為81218輛,而純電動微型車總上險量為4451輛,占比約為5.5%。
上海對純電動微型車上牌政策調整的目的之一或出于產品安全考慮,雖然微型電動車制造是按照國家標準設計,但這類車型的安全配置相對匱乏。而作為一線城市,上海此舉意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升級,倒逼消費者購買質量更高、續航里程更長的高品質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全面“綠牌”的政策本身是不可持續的,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上海“綠牌”政策也將會調整。
4、寧德時代“卡位”高端智能汽車市場
近日,寧德時代入股吉利汽車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極氪”),極氪是吉利汽車、吉利集團于今年3月成立的全新智能純電品牌,并于4月正式發布首款量產車型極氪 001。
前不久,長安汽車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維塔”也初露真容。
寧德時代已經通過入股、合作配套、聯合研發等方式提前部署國產高端智能汽車市場,為國產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市場上量蓄力。
5、路特斯科技正式成立,獲蔚來投資,未來5年推出4款全新電動車
8月31日,路特斯科技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并將全球總部落戶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路特斯科技將整合中國、英國、德國研發設計機構及全球資源,面向全球市場打造超高端純電智能汽車。
目前,路特斯正在武漢建造智能工廠,該工廠計劃于2021年內建成投產,具備年產能15萬輛整車生產能力。作為全球首家采用全工序3D數字孿生技術的工廠,武漢智能工廠實現“為1人,造1車”的定制體驗。
近日該公司還與蔚來資本簽署了投資協議,推動超高端純電智能細分賽道的發展。
6、碳酸鋰單價突破10萬!電池回收有利可圖!
8月30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為12.6萬元/噸,單日漲5000元/噸,較8月29日漲4.12%。已經上市數年的新能源車面臨著“退役”,接下來新能源車銷售狂潮也將帶來電池的洶涌更換潮,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電池數量增長將超百萬量級,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產業。
目前,除了格林美之外,上市企業中,天奇股份和湘潭電化也是國內出色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
7、上半年虧損48億元,恒馳汽車量產正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8月30日晚恒大汽車披露2021年半年報業績:上半年實現營收69.2億元,同比增長53.5%;歸母凈利潤虧損47.86億元,恒大汽車整體虧損48.22億元,同比擴大96.25%。整體虧損大幅擴大主要因為電池銷售收入減少,卡耐工廠按照新電池產品改造升級,在報告期內繼續清理原有舊型號電池庫存。
該公司研發的恒馳汽車量產正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假如在短期內缺乏進一步資金投入,新能源汽車量產時間表有可能需要推遲。
8、鋰鹽產品收入增速均值達263% 還未進入利潤大規模釋放階段
供求關系的失衡,直接導致了鋰輝石及碳酸鋰等鋰鹽價格的上漲,帶動該產業鏈景氣度快速回升。
8月30日晚,全球鋰鹽產量排名第二的贛鋒鋰業發布半年報,當期公司在營收增長70.27%的基礎上,凈利潤實現了805.29%的增長。
鋰鹽收入放量,盈利恢復剛起步。就收入絕對值來看,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和盛新鋰能位居前三甲,分別達29.6億元、14.9億元和9.92億元。增長“含金量”更高,兼具規模和增速優勢的公司是盛新鋰能,其上半年鋰鹽收入僅次于兩家龍頭,同比增速更是達到484.2%。
高景氣度延續,三季度碳酸鋰再升26.1%。進入三季度后,鋰鹽企業的盈利能力仍然有望進一步擴張。鋰鹽業務集中度較高的上市公司,分別為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和融捷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