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ellantis與CTR簽署氫氧化鋰10年供應協議,后者每年將向前者提供2.5萬噸氫氧化鋰
6月2日,Stellantis和Controlled Thermal Resources(CTR)宣布簽署了一項有約束力的供應協議,CTR將為Stellantis在北美生產的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級氫氧化鋰。
在10年的協議期內,CTR每年將向Stellantis供應多達2.5萬噸氫氧化鋰。2021年底,Stellantis曾宣布了一項類似的供應協議,以支持其在歐洲的汽車生產。
2.特斯聯與新疆阿克蘇地區行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三座2GW源網荷儲新能源基地
5月31日,特斯聯與新疆阿克蘇地區行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拜城縣工業園區、阿克蘇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宿縣工業園區,共建三座2GW源網荷儲新能源基地,通過部署特斯聯TacOS城市級AIoT操作系統,打通“源網荷儲”各智慧終端,并依托特斯聯雙碳大腦及能源大腦,實現發電側及負荷側的高效調節及精準匹配,打造“零碳循環工業園區”。
據了解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提升當地電力系統綜合效率,強化源網荷儲各環節的協調互動,解決新能源就地消納等問題,有效助力當地新能源產業轉型,建設數智雙碳體系,賦能阿克蘇地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國內電網側儲能和綠色電力直供模式提供全新范式。
3.太藍新能源獲數億元A++輪融資,將用于固態電池產線建設
近日,固態電池企業重慶太藍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招商局創投聯合領投,清研資本、全新世資本、國鼎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老股東君聯資本繼續追加投資。據了解,今年3月,太藍新能源完成A+輪融資,由碧桂園創投獨家投資。
據了解,太藍新能源本輪融資主要用于產線建設、產品研發及人才搭建。太藍新能源表示,本輪融資后,公司將加速整合技術資源于北京設立新的研究院和研發中心,加速半固態鋰電池量產及商業化落地。
4.湖南力合厚浦50億項目落戶湘江新區 加碼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
湖南力合厚浦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與綠色制造項目簽約落戶湖南湘江新區湘陰片區。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分兩期建設,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在100億元以上,年稅收5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湖南力合厚浦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與綠色制造項目建設主要包括鋰電池拆解、正極材料循環回收到前驅體綠色制造一體化生產基地,鎳鈷和磷鐵原料加工基地,電池級碳酸鋰及氫氧化鋰產品深加工基地等。
其中,1萬噸/年廢舊鋰電池(三元)回收拆解生產線,采用鋰電池柔性拆解技術可使外殼、正負極粉、隔膜、電解液、銅箔、鋁箔等實現有效分離,廢舊電池中的固體原料近100%回收。2萬噸/年三元正極材料循環回收生產線,采用特殊提鋰技術,可使鋰回收率達到98.5%以上,鎳鈷錳綜合回收率達到99%以上。
5.寧德時代聯合中廣核于廣東陽西縣建設全球最大綠色儲能電站,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儲能容量達2GW/5GWh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6月1日,廣州匯寧時代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與廣東陽西縣人民政府、中廣核電力銷售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全球最大的綠色儲能電站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儲能容量達2GW/5GWh,該項目建成后,能夠為陽西縣7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其它新能源項目提供配套基礎服務,將進一步提升陽西乃至粵西電網的新能源消納和調峰調頻能力,推動陽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6.非洲大型鋰礦項目在馬里南部的古拉米納開工,年均產72.6萬噸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6月3日,位于馬里南部的古拉米納鋰礦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據了解,古拉米納鋰礦位于非洲馬里南部地區,礦區面積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勘探的礦石資源總量為108.5百萬噸,對應鋰資源總量為約合389萬噸LCE,平均氧化鋰品位1.45%。古拉米納鋰礦可開采20多年,平均每年生產72.6萬噸鋰輝石精礦,預計峰值年產量88萬噸,這將使馬里成為全球第三大鋰生產國。贛鋒鋰業表示,古拉米納鋰輝石項目一期產能規劃已更新至年產50.6萬干噸6%鋰精礦,同時項目計劃在一期產能達產后的18個月內投產二期產能,預計將原產能增加至年產83.1萬干噸6%鋰精礦。
7.普利特擬購買海四達電源87.04%股權,新增鋰離子電池業務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6月2日,普利特發布公告稱,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江蘇海四達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79.7883%股權,轉讓對價約為11.41億元。且收購完成后,普利特有權向海四達電源增資不超過8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及增資完成后,普利特將持有海四達電源87.04%股權。據了解,資金將用于海四達電源“年產2GWh高比能高安全動力鋰離子電池及電源系統二期項目”“年產12GWh方型鋰離子電池一期項目(年產6GWh)”兩個項目投入。普利特表示,通過本次交易,公司將新增鋰離子電池業務,快速切入儲能、小動力鋰電池等優質行業賽道,從而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雙主業運行的經營模式,實現公司主營業務向新材料和新能源的戰略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