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本田聯手采用Ultium電池技術,將共同生產低價電動車,首款新車預計2027年于北美發布
據官方透露,本田汽車和通用汽車將聯手打造新的電動車全球平臺,該平臺將會應用通用Ultium電池技術,將生產設備和流程的標準化,從而生產出實惠的電動車。據悉,聯手后的首款新車計劃將在2027年率先登陸北美市場,隨后將登陸中國和南美市場。
2.寧德時代德國工廠獲電芯生產許可,首批電芯預計2022年底前下線
近日,寧德時代位于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正式獲得8GWh的電芯產能許可。該工廠也是德國第一家電池工廠,目前正處于設備安裝階段,為第一批電芯能在2022年底前下線進行最后的沖刺。 寧德時代德國工廠主要包含兩部分:G1是從其它公司購買的廠房,用于將電芯組裝成模組。G2是新建的廠房,用于生產電芯。本次許可是針對G2的電芯生產許可。
3.極狐汽車加入漲價潮,調整后價格月底前公布
4月6日,ARCFOX極狐發布消息稱,因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國補退坡等因素的影響,將從2022年5月1日起,對極狐品牌所有車型進行一定的價格調整,具體調整方案將在2022年4月30日前公布。
4.極星與赫茲租車達成協議,將在未來5年內訂購6.5萬輛電動車
日前,據外媒報道,全球著名的汽車租賃公司赫茲租車(Hertz)與Polestar極星簽訂了一份采購合同,將在未來5年內訂購65000輛電動車,首批Polestar 2將于2022年春季在歐洲向外出租,北美和澳大利亞的租賃服務計劃將于2022年年底開始。在車隊的電動化方面,赫茲計劃將旗下營運車輛的20%替換成電動車,并組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租賃車隊。幾個月前,赫茲已宣布將花費42億美元(約268億人民幣)從特斯拉采購10萬輛特斯拉Model 3,成為有史以來電動車領域最大的一筆交易,此次又向Polestar極星訂購了65000輛電動車,以加快車隊電動化的速度。
5.贛鋒鋰業Mt Marion鋰輝石項目擴建,計劃年內鋰精礦產能達90萬噸/年
4月5日晚間,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經與合作方Process Minerals International Pty Ltd(以下簡稱“PMI”)達成一致,擬對合資公司澳大利亞Reed Industrial Minerals Pty Ltd(以下簡稱“RIM”)旗下Mt Marion鋰輝石項目的鋰精礦加工產能進行升級改造,預計2022年4月前Mt Marion鋰精礦產能將由原來的45萬噸/年增加至60萬噸/年;同時,RIM正在規劃第二階段的產能擴建,預計2022年底鋰精礦產能將擴張至90萬噸/年。據此測算,前述產能擴建完成后,Mt Marion鋰精礦產能將實現翻番。
作為贛鋒鋰業最主要的鋰資源項目,RIM旗下的Mt Marion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生產商之一。幾年前,贛鋒鋰業分批收購RIM,截至目前與PMI各持有后者50%股權。據年報數據, Mt Marion現有產能為45-48萬噸/年鋰精礦。根據約定,贛鋒鋰業包銷Mount Marion鋰精礦總產量的49%,PMI包銷剩余51%。
6.華為全資子公司入股鈉離子電池企業“中科海鈉”,成其第三大股東
近日,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科海鈉”)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同時公司注冊資本增至約3095萬元。最新股東信息顯示,深圳哈勃投資認繳出資額為412.67萬元,持股比例約為13.33%,成為中科海鈉第三大股東。
股權穿透圖顯示,深圳哈勃投資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終端(深圳)有限公司、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哈勃投資”)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69%、30%、1%。而哈勃投資為華為全資子公司,其主要專注于半導體芯片產業鏈投資。
據悉,中科海鈉是全球領先的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公司,核心技術源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數十年的科研積淀,核心團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牽頭,擁有20余項鈉離子電池核心發明專利,其中包括多項PCT國際專利。
7.澳大利亞研發納米涂層延長鋰電池使用壽命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涂層,可以延長鋰電池的使用壽命,降低廢電池的環境危害。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
主導這一研究的昆士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王連洲告訴新華社記者,他們給鋰電池的正極“加裝”了一層原子厚度的新涂層,這種納米涂層中加入了鎳和鎂材料,極其堅固且耐用,而且鎳和鎂價格便宜,釋放的有毒物質也更少。這種新涂層具有很強的附著力,可以牢牢附著在電池的正極上,防止電池材料隨時間推移而分解,能大大延長電池壽命。這樣處理后的鋰電池經歷1000多次充放電仍能保持性能穩定,比原有電池的充放電次數增加了一倍以上。
8.加拿大擬投資至少20億加元 推進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礦產戰略
近日,加拿大政府高級官員們宣稱,加拿大將投資20億加元來促進電動汽車電池的鎳、鋰、鈷、鎂等原材料的生產和加工處理,投資可能會耗時超過一年。
9.特斯拉第一季度全球交付超31萬輛,疫情停擺延續,一天減產約2000臺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第一季度的交付數據。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10048輛,同比+67.7%,環比+0.5%;產量為305407輛,同比+69.4%,環比-0.1%。其中特斯拉Model3與ModelY的交付量為295324輛,產量為291189輛;ModelS和ModelX車型合計生產14218輛,合計交付14724輛。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在3月停產兩次,原計劃4月1日復產的計劃也再次延期。不同于上汽大眾的零部件短缺,特斯拉的封閉工廠的生產計劃最終止于生活物料短缺。
此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在4月3日發郵件通知員工,因疫情依然嚴峻,要求員工繼續呆在家里并遵守社區規定。按照日均生產2000輛汽車的產能計算,特斯拉在3月的產量損失或超一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