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洲新電池法落地,包括未來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充電工業電池,必須具備碳足跡聲明和標簽,以及數字電池護照才能進入歐盟市場等
6月14日,歐盟議會宣布,議會以587票贊成、9票反對、20票棄權通過了歐盟新電池法規。按照立法規定,該法規將于通過后20天生效。當地時間7月10日,歐洲理事會通過了此前歐洲議會批準的《新電池法》相關協議。7月30日,法規正式實施。
歐盟的新電池法可謂一石二鳥,對全世界范圍內的動力電池企業影響巨大。
中國在碳足跡方面一直略有不足。碳足跡概念雖然一直被提出,但在真正執行中卻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目前,只有個別省市推出相關政策,新能源汽車行業剛剛上線第一個碳足跡平臺。
而歐盟已建立完備的碳足跡評價體系,針對不同行業各自發布了詳細的歐盟方法指南、產品核算細則等。不足對有余,在處于劣勢的處境下,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歐盟打下的江山恐怕要經歷一番“地動山搖”。
2.法恩萊特廣西基地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全線達產
8月5日,柳州法恩賽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暨法恩萊特廣西基地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全線達產儀式在廣西柳州舉行。2027年前,公司將采用合資建廠的方式(車廠、電池廠)在國內外布局十大生產基地,實現70萬噸以上的電解液銷售目標。
3.吉利子公司于河南南陽落地共享儲能電站,總規模均為400MW/800MWh,項目總投資16億元
8月2日,河南南陽內鄉縣與吉利控股集團·衢州極電公司舉行共享儲能電站項目簽約儀式。
項目總投資16億元,建設兩座共享儲能電站,每個項目規模均為200MW/400MWh,項目投產后,可優化內鄉縣電網電源結構,促進內鄉縣“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項目可持續發展,改善可再生能源消納狀況,提高電能質量,提升縣域電網運行靈活性,為高峰期居民用電保供助力,同時也將為內鄉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4.中車株洲所西北地區首個儲能基地首艙下線,規劃儲能系統年產能3GWh
中車株洲所海原儲能基地首艙近日在寧夏中衛市海興開發區下線,有效促進新能源產業鏈在當地加速聚集,并助推“寧電入湘”工程建設與發展。中車株洲所海原儲能基地是西北地區的首個儲能基地,項目投資3億分二期建設,一期建成年產能1GWh儲能集成產線,解決就業80余人,二期建成年產能3GWh儲能系統集成產線,解決就業200余人,可助力海興開發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5.珠海賽緯合肥基地20萬噸電解液項目一期投產,淮南基地即將竣工
8月4日,安徽合肥市廬江縣合肥市賽緯電子有限公司20萬噸電解液項目成功投產,標志著珠海賽緯的產能提升繼續加速。該基地是繼其珠海基地(5.5萬噸電解液產能)外第二大基地,占地面積500畝。
另外,電池網獲悉,淮南基地淮南市賽緯電子有限公司的建設也即將竣工,預計在2023年底全面投產,該基地布局20萬噸電解液及其它配套產品,屆時賽緯將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更好的服務于動力、儲能、數碼、小動力及其它不同領域鋰電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