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NE:2030年LIB的供應量將由現在的687GWh增加至2934GWh,鋰電池市場占有率將超95%
調查機構SNE Research 19日發表《鋰離子電池(LIB)市場帶來的隔膜市場變化展望》報告稱,到2030年,LIB的供應量將由現在的687千兆瓦時(GWh)增加至2934千兆瓦時,在電池市場占有率將達到95%以上。與之相反,全固態電池供應量到2030年將僅為131千兆瓦時,市場占有率預計只有4%。
2.歐盟擬通過提高運輸效率、修改貨車標準等措施再推綠色貨運促減排
近日,歐盟委員會提出最新貨運交通減排管理措施,表示將為低碳貨運車輛提供更多支持,同時提升鐵路基礎設施運行水平,從整體上降低貨運交通領域溫室氣體排放量。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告,此次發布的貨運交通減排管理措施是歐盟推進可持續交通的一環。此前,歐盟在一項氣候方案中就提出,將提升可持續燃料在航空業和海運業內的應用,而此次綠色貨運交通提案則拓展了綠色交通計劃覆蓋范圍。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告,此次發布的貨運交通減排管理措施是歐盟推進可持續交通的一環。此前,歐盟在一項氣候方案中就提出,將提升可持續燃料在航空業和海運業內的應用,而此次綠色貨運交通提案則拓展了綠色交通計劃覆蓋范圍。
3.二季度中國鋰電池出貨量環比增長超15%,儲能電池出貨量環比增長超45%
GGII數據顯示,2023H1中國鋰電池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其中動力、儲能鋰電池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而數碼鋰電池市場較為低迷。
動力鋰電池: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H1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帶動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270GWh,同比增長33%。
儲能鋰電池:受電力儲能、工商業儲能市場增長帶動,2023H1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87GWh,同比增長67%。
分季度來看,Q2動力、儲能、數碼鋰電池出貨量均環比上升,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環比上升16%,低于Q2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增速36%(中汽協數據),主要系Q2下游車企去鋰電池庫存,減少電池采購所致。
4.印尼計劃推出電動汽車投資激勵措施,并與比亞迪、特斯拉等商談
據路透社,印度尼西亞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7月25日在CNBC主辦的行業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印尼正在敲定一套新的激勵措施,以吸引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投資,并補充說政府仍在與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大公司進行談判。
5.新亞制程擬新建年產8萬噸電解液項目,總投資為1.9億元
7月24日晚,新亞制程發布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年產8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新亞杉杉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亞杉杉”)使用自籌資金投資建設“技改新增8萬噸/年鋰電池電解液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為19,677.13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11,740.83萬元,建設期利息為176.30萬元,流動資金為7,760.00萬元,建設地點位于浙江省衢州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加拿大政府當地時間24日發布兩份文件,宣布將逐步取消對低效化石燃料的補貼。
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吉爾博在蒙特利爾發布了《加拿大低效化石燃料補貼自我審查評估框架》和《加拿大政府低效化石燃料補貼指南》兩份文件。其中前者用于確定哪些稅收和非稅收措施構成低效化石燃料補貼。這一框架文件針對政府部門、官方機構和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