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1.9GWh,同比增長60.4%,環比增長36.0%
3月10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3年2月動力電池月度數據。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1.9GWh,同比增長60.4%,環比增長36.0%。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6.7GWh,占總裝車量30.6%,同比增長15.0%,環比增長23.7%;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15.2GWh,占總裝車量69.3%,同比增長95.3%,環比增長42.2%。1-2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38.1GWh, 累計同比增長27.5%。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12.2GWh,占總裝車量31.9%,累計同比下降7.5%;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25.9GWh,占總裝車量68.0%,累計同比增長55.4%。
2.單周下跌2.85萬元/噸,今年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下跌幅度已達33.3%
3月10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報價持續下跌,由上周的37萬元/噸跌至34.15萬元/噸。截止至今,電池級碳酸鋰2023年下跌幅度已達33.3%,相比于歷史最高價56.7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均報價下跌幅度已近40%。
此外,工業級碳酸鋰均報價由上周的33萬元/噸跌至29.4萬元/噸,突破30萬元/噸大關。氫氧化鋰、磷酸鐵鋰、負極材料石墨等價格一周呈下跌趨勢,鈷金屬、部分鈷化合物、部分三元前驅體材料本周價格略微上漲。
3.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簽約,總投資約80億元
青山實業最新消息顯示,3月9日,由青山實業旗下永青股份與格林美、偉明環保、新宙邦等新能源企業攜手打造的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正式簽約。
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擬選址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項目規劃用地約925畝,總投資約80億元。該產業園將新建高純度碳酸鋰材料基地、鎳鈷錳硫酸晶體材料、電解液材料基地、熱電聯產能源基地等,并招引石墨烯負極材料、隔膜材料、磷酸鐵鋰等產業鏈項目。產業園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300億元,帶動溫州新能源電池產業往上游延伸。
4.年產10GWh儲能電池生產基地落戶山東齊河,總投資70億元
3月7日,山東德州市齊河縣人民政府與山東省財金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總投資7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和年產10GWh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落戶齊河。
儀式上,山東省財金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山東中合企業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齊河縣人民政府就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簽訂合作協議;深圳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與齊河經濟開發區就年產10GWh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簽訂合作協議。
5.惠科新材料太原年產能20萬噸電子銅箔項目開工,總投資90億
3月9日,太原惠科新材料年產能20萬噸電子銅箔項目順利開工。據介紹,太原惠科新材料項目總投資90億元,建筑面積約52萬平方米,規劃年產能20萬噸電子銅箔和20萬噸銅桿項目,預計全面達產后實現年產值約280億元。目前建設的一期為7萬噸電子銅箔和7萬噸銅桿項目。
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日前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德國沒有盡快建成新的燃氫發電廠,那么到2030年將會出現30GW電力缺口。報告作者指出,在能源供應問題上,德國正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發電設施和核電設施是造成該國電力供應缺口的原因之一。麥肯錫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德國2010年的電力市場有105GW可用的峰值容量,這一數字到2022年只剩下90GW。到2025年,德國產生的峰值負荷可能會超過可用容量4GW,到2030年電力缺口將達到30GW。
7.年回收4萬噸廢舊鋰電池及材料制備項目落戶安徽淮北
3月12日,星恒新材料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與蘇州博萃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處理4萬噸廢舊鋰電池及材料制備項目簽約儀式,在安徽省淮北市成功舉辦。此次簽約的淮北4萬噸廢舊電池綜合回收項目,將落地于安徽淮北高新區循環產業園,項目一期用地約88畝,總投資10.16億元,其中一期投資3.5億元。一期工程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5億元,年繳納稅收2000萬元,安排就業約150人,實現高比例提取退役動力電池中錳、鈷、鎳、鋰等核心原材料,通過精細分離+修復技術獲取電池級正極材料,提升材料循環利用率,減少碳排放,實現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