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州宏豐擬建年產5萬噸銅箔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21億元
1月30日,溫州宏豐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宏豐銅箔擬與海經區管委會簽署《投資協議書》,新建年產5萬噸銅箔生產基地項目。
項目用地面積約90畝,總投資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主要生產4.5-6μm極薄雙面光鋰電銅箔電池負極材料和PCB銅箔,向下游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廠商提供銅箔材料。
據了解,浙江宏豐銅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曉 ,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地址位于浙江省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專用材料制造;金屬材料制造;電子專用材料銷售;新材料技術研發等。溫州宏豐持有浙江宏豐銅箔有限公司70%股權。
2.2022年我國磷酸鐵鋰產量119.6萬噸,同比增幅約為160.6%
1月3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發布數據,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量如下:三元正極材料產量65.6萬噸,同比增幅約為48.8%;磷酸鐵鋰產量119.6萬噸,同比增幅約為 160.6%;鈷酸鋰產量7.8萬噸,同比下降約為22.8%;錳酸鋰產量8.7萬噸,同比下降約為21.6%。
2022年,我國鋰行業仍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2022年我國基礎鋰鹽產量如下:碳酸鋰產量39.50萬噸(產能約60萬噸),同比增幅約為32.5%;氫氧化鋰產量24.64萬噸(產能約36萬噸),同比增幅約為29.5%;氯化鋰產量2.22萬噸(產能約3.5萬噸),同比下降約27.2%。
3.安徽滁州6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開工,總投資30億元
1月30日,安徽利維能滁州基地二期項目正式開工。
據悉,安徽利維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專注于動力和儲能電池產品及其系統的研發制造,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級儲能、城市出行、工業搬運和鉛酸替代等場景,一期產能4GWh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2022年產值超過10億元。
據了解,此次開工建設的利維能滁州基地二期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產品為軟包、方型短刀和46大圓柱系列動力電池,規劃產能6GWh,項目分兩年實施,2023年完成一階段3GWh產能建設,2024年完成二階段3GWh。到2025年,利維能滁州基地一、二兩期落實總投資50億元,形成10GWh動力電池產能。
4.億緯鋰能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落地荊門高新區,總投資約108億元
1月31日晚間,億緯鋰能公告稱,子公司億緯動力擬與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同書》,在荊門高新區投資建設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108億元。
這是2023年開年以來,億緯鋰能公布的第二筆大額投資。
1月18日晚間,億緯鋰能發布了系列投資公告,宣布在成都、曲靖分別投建電池生產項目。
具體來看,擬與成都簡陽市人民政府簽訂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在云南曲靖投建年產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額55億元。
5.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支持鋰電池、釩電池等二次電池在風光發電配建儲能
1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的通知。
《規劃》中提到,發揮江西鋰電、全釩液流電池及其儲能系統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新型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鼓勵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培育穩定的、與分布式新能源應用及區域智能微電網建設融合的新能源領域儲能市場。支持鋰電池、釩電池等二次電池在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配建儲能、電網調峰調頻通信基站儲能等推廣應用,開展綜合性儲能技術應用示范。加快提升電池材料性能品質,推動高性能鋰電池研發制造。支持開展砷化鎵多層空間電池、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光伏電池技術研發。支持將新型儲能納入綠色金融體系,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6.2022年城市新能源銷量TOP20:上海以332471輛位居第一,杭州以213002輛位居第二,北京跌出前三
在政策、車企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的車市,以9.5%的增速收尾。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倍速增長,提前三年達成20%的滲透率目標。整理2022年城市銷量數據發現,前20座城市貢獻度接近四成。具體來看,年銷量超30萬輛的目前唯有上海;銷量在20萬-30萬輛之間的有杭州、深圳兩座城市;第四名到第十名銷量均在10萬-20萬輛左右;第十一名到二十名則在6萬-10萬輛之間。
這其中,上海表現最穩,2022年新能源銷量高達33萬輛,斷層第一。這應與本地政策支持力度大、經濟發達、消費者環保意識較強、新能源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等多重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