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綿陽融通1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在四川綿陽建成,春節前投入試生產
近日,綿陽融通1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和循環再制造項目一期廠房加快建設,該地建設目前全國最大的磷酸鐵鋰單體廠房,將于今年春節前投入試生產。該廠房跨28米,長324米,寬127米,現已完成結構施工和裝飾裝修,同期建設的其他12棟廠房和辦公設施也基本建設完成。
據介紹,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建設周期27個月,一期占地約650畝,建設1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全鏈條生產線項目;二期占地約350畝,建設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生產線項目。項目建成后,不僅是融通高科最大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單體磷酸鐵鋰全產業鏈工業園。
2.美國公用事業規模電池儲能裝機將在2025年達到30GW
根據最新的《初步月度發電機組清冊》,開發商和發電廠業主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大幅增加美國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儲能裝機容量,到2025年底達到30GW。截至2022年10月,美國有7.8 GW的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在運行;開發商和電廠運營商預計到年底將多使用1.4 GW的電池儲能裝機容量。從2023年到2025年,他們預計將再增加20.8 GW的電池儲能裝機容量。
美國電池儲能裝機容量的顯著增長甚至超過了該國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裝機容量的早期增長。美國太陽能裝機容量自2010年開始擴大,從2010年的不足1.0 GW增至2015年的13.7 GW,預計電池儲能裝機容量將從2020年的1.5 GW增至2025年的30.0 GW。
3.我國首個具備獨立運行能力的新能源儲能項目在內蒙古并網通電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源網荷儲”微電網示范項目完成建設,并初步實現并網供電,下一步將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該項目投資1.25億,2022年9月初開工,歷時三個多月的緊張建設,于2022年12月31日順利完成通電試驗。該項目新建儲能電站1座,其中包括25兆瓦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4×1.8兆瓦柴油發電機系統及相應的電氣設備和輔助設施、源網荷儲控制管理系統等。
該項目是我國首個具備獨立運行能力的新能源項目,項目建成后,可與10千伏電網雙回并聯運行,實現“風、光、柴、儲”聯合運行,既能并網又能離網運行,形成電網之間的互相備用,能有效解決偏遠地區電網供電可靠性低的問題,促進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和大電網融合發展。
4.2022年動力及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10%,出貨量達480GWh,材料需求旺盛
根據GGII最新統計,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10%,出貨量達480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61%,三元動力電池占比39%,主要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和動力鋰電池海外出口帶動。
儲能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70%,出貨量達130GWh,在海外市場帶動下,電力儲能、戶用儲能、便攜式儲能增速超預期,通信儲能市場增速則相對平穩。
小動力以及數碼電池市場出貨不及預期,出貨量下滑超10%,核心原因為疫情導致市場消費力下降,疊加鋰電池價格高企,導致鋰電池性價比降低,在電動兩輪車領域滲透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