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大利亞公布最新鋰產量40萬噸及出口收入共計161億美元
澳大利亞政府工業、科學與資源部預計,2022-2023財年澳大利亞鋰出口收入增加到161億美元,是2021-2022財年49億美元出口額的3倍多。
澳大利亞政府工業、科學與資源部日前發布的資源與能源季報顯示,2022-2023財年澳大利亞鋰出口收入增加到161億美元,是2021-2022財年49億美元出口額的3倍多,2023-2024財年將達到170億美元,這將使鋰成為澳大利亞第六大資源和能源商品出口。
該部門預計,澳大利亞鋰產量每年平均增長將超過18%,碳酸鋰當量(LCE)從2021-2022財年的335,000噸增加到2022-2023財年的399,000噸和2023-2024財年的470,000噸。
2.格林美將向韓國ECOPROBM公司供應70萬噸動力電池用高鎳前驅體材料
格林美1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在出口訂單方面,公司2022年3月與韓國 ECOPRO BM 公司簽署動力電池用高鎳前驅體中長期供應協議備忘錄,公司將于 2023-2026 年向 ECOPRO BM 供應動力電池用高鎳前驅體材料(NCA&NCM)70 萬噸,該協議為目前世界新能源材料領域最大的訂單之一,展現新能源未來前景。
電池回收業務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快速增長,累計回收動力電池 12,000 余噸(超過1.50GWh),同比增長超過 130%,實現銷售收入 46,270.14 萬元,同比增長 297.73%,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全面進入盈利階段,未來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盈利能力將不斷增長。
3.造車新勢力2022年戰報:埃安年銷售超27萬輛,埃安、哪吒、理想等5家年交付超10萬輛
2022年12月,廣汽埃安銷量為30,007輛,同比增長107%;1-12月累計銷量271,156輛,同比增長126%,創下銷量增速新紀錄。
2022年12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21,233輛,再次創下單月最高交付紀錄,同比增長50.7%;第四季度累計交付46,319輛,同比2021年第四季度增長31.5%。
2022年12月,蔚來交付新車15,815輛,創月度交付新高,同比增長50.8%;其中,第二代技術平臺ET7、ES7和ET5三款車型交付量持續提升,達13,127輛,占當月總交付數83%,標志著蔚來一、二代平臺車型順利實現市場切換。
2022年12月,極氪交付汽車11,337輛,同比增長198.7%;2022年全年共交付71,941輛。
2022年12月,小鵬汽車總交付11,292輛,環比增長94%。其中,G9首次突破4千輛,達4,020輛,環比增長160%。
2022年12月,問界系列交付量達到10,143輛,再次實現單月交付破萬。自3月啟動正式交付以來,AITO問界系列已經實現累計交付超過7.5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2022年12月,零跑汽車交付8,493輛;2022年全年,零跑汽車累計交付111,168輛,同比增長154%。
4.高樂股份擬20億元跨界投建2GWh納米固態電池項目
1月4日晚間,高樂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與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于2022年12月31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于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2GWH納米固態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約為20億元。目前,高樂股份業務主要包括玩具和互聯網教育兩大業務板塊,2GWh納米固態電池項目為高樂股份全資子公司高樂新能源科技在新能源領域打響的第一槍。
東風公司正在研發的第二代固態電池又有新進展。預計2024年上半年可實現量產搭載,屆時整車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用固態電解質代替了傳統鋰電池的電解液和隔膜,在高比能、高安全性、長壽命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近年來,固態電池作為鋰離子電池終極技術路線之一,逐漸成為全球各大車企和相關產業鏈競相角逐的焦點。截至2022年12月,50臺搭載固態電池的東風風神E70已在浙江、河北、江蘇、廣東、湖南、江西等6省10地開展示范運營,運營里程超5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