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津巴布韋官方緊急回應:禁止出口未進行選礦加工的鋰礦石 據中工汽車網獲悉,近日,津巴布韋的礦業部部長溫斯頓·奇坦多根據2022年的《基礎礦物出口管制法規》,宣布禁止出口未進行選礦加工的鋰礦石。
《法規》顯示,“任何一方如欲出口含鋰礦石或未經加工的鋰樣品至津巴布韋境外化驗,應提出書面申請;或向鋰礦商或鋰出口商提供書面證明,得到部長同意,證明相關出口合理,并且相關含鋰礦石或未經加工的鋰礦已按照《增值稅法案》[第23:12章]的規定進行了估值,以支付未經加工的鋰礦的出口稅。”
津巴布韋現任總統埃默森·姆南加古瓦曾表示,“該禁令將針對大量個體礦工,他們被鋰礦的高價格吸引,進入廢棄礦山開采含鋰巖石,并通過鄰國出口。”此外,該政策也有利于津巴布韋吸引鋰礦加工企業在當地投資,從而能使政府從鋰礦加工、電池制造等方面獲得更多的附加利益。
2.特斯拉于上海東方明珠腳下建成中國大陸第10,000個超級充電樁
12月26日,我們從官方了解到,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第10000個超級充電樁在上海落成,位于上海東方明珠超級充電站。至此,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建成縱越南北、橫跨東西的完善充電網絡,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構建起“15分鐘生活圈”,進一步提升充電體驗。
特斯拉以2014年在上海建設落成中國第一座超級充電站為序幕,2016年在北京落成中國大陸第100座超級充電站,2022年9月9日,特斯拉第9000個超級充電樁落地于湖南益陽,此后僅3個月,特斯拉就在上海東方明珠腳下建成中國大陸第10,000個超級充電樁。
3.國城集團擬在四川綿竹投建年產20萬噸基礎鋰鹽項目
四川省綿竹市與國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城集團)舉行投資簽約儀式。
據悉,簽約儀式上,綿竹市人民政府和國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20萬噸基礎鋰鹽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項目分三期建設,涉及鋰精礦庫、硫酸鋰裝置、碳酸鋰裝置、壓縮空氣站、總變電站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萬噸基礎鋰鹽生產能力。
國城集團表示,未來,國城集團將按照“綠色能源、綠色化工、綠色制造、低碳排放”的工業4.0標準,攜手四川德陽、四川阿壩打造以基礎鋰鹽、正負極材料、電池電芯、隔膜、pack為一體的鋰電產業集群,建成千億產值、百億稅收的民族團結發展示范區,打造我國民族地區首個以鋰電全產業鏈為特色的現代化低碳產業集群。
4.盛新鋰能:印尼6萬噸鋰鹽項目預計2023年底建成,公司鋰鹽產能將達13萬噸/年
盛新鋰能12月25日在互動平臺上稱,目前鋰鹽行業需求旺盛,盛新鋰能鋰鹽產品的庫存周期相對較短、產銷情況良好,訂單充足。阿根廷SDLA鹽湖項目為在產項目,該項目年產能為2500噸碳酸鋰當量,目前運營情況良好。
盛新鋰能正在推動薩比星礦山的開發建設,項目預計在2023年一季度建成。此外,印尼6萬噸鋰鹽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23年底建成,建成后盛新鋰能鋰鹽產能將達到13萬噸/年。
鋰資源方面,盛新鋰能自有礦山奧伊諾礦業鋰精礦生產規模約為7.5萬噸/年(折合碳酸鋰約1萬噸),津巴布韋薩比星鋰鉭礦項目初步規劃年產鋰精礦20萬噸左右。
5.歐洲2031年電池產能規劃:亞洲企業占比44%
數十年來,歐洲一直是全球內燃機汽車的生產中心,但隨著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轉型,歐洲計劃到2035年停止銷售內燃機汽車,而這一雄心壯志需要穩定的動力電池供應鏈。
基于目前企業已經公開的數據,電池原材料咨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BMI)估計,如果企業宣布的計劃能夠得以實現,到2031年,歐洲的電池產能將達到1200GWh,超過了875 GWh的需求預期。
在所有的規劃產能中,有44%來自亞洲公司在歐洲設立的工廠,歐洲本土公司的產能僅占43%。就企業來源地來看,到2031年,中國企業在歐洲的產能將達到331 GWh;韓國企業以192 GWh的產能位居第二;其次是法國企業和瑞典企業;得益于特斯拉的柏林工廠,美國企業的產能排名第五;隨后是德國和挪威企業;英國企業以20GWh的產能排名第八。
6.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寶馬或將在德國自造固態電池
近日,美國電池制造商Solid Power公司表示,將向寶馬提供一些與固態電池相關的知識產權,并允許寶馬在其德國工廠生產電池。
Solid Power公司將向寶馬授權電池設計和制造工藝,寶馬將在2024年6月前向該公司支付2000萬美元。作為Solid Power的投資者之一,寶馬已經簽署接收成品電池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