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田汽車擬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共拓新能源場景運營市場
12月5日晚間,福田汽車(600166)公告,公司擬與寧德時代共同出資成立福田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新能源電池經營性租賃業務,共同開拓新能源場景運營市場,提升公司新能源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福田汽車與寧德時代各擬現金出資1億元人民幣,均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
福田汽車表示,合資公司設立后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業務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新車銷售;有利于構建新能源業務生態鏈,開拓新能源場景運營市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有利于掌握電池核心資源,建立核心競爭優勢。
新能源汽車銷量方面,10月福田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582輛;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6475輛,同比增長166.46%。
2.芳源股份1萬噸電池氫氧化鋰產能項目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
芳源股份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芳源新能源建設的“年產3.6萬噸高品質NCA/NCM前驅體”項目已于2020年底建成并投產;通過全資子公司芳源循環實施的募投項目,其中“年產5萬噸高端三元鋰電前驅體(NCA、NCM)”產能項目已基本建設完成并進入設備調試狀態,“1萬噸電池氫氧化鋰”產能項目因產線優化升級需要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
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將以固定儲存作為關鍵。GMI預測鋰離子電池固定存儲解決方案將顯著提高其市場份額。
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師預計2032年,受成本大幅下降的推動,鋰離子電池固定存儲市場將達到3,270億美元。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 Inc(GMI)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32年,鋰離子電池固定存儲市場的估值將達到3,270億美元。鋰離子電池成本的明顯下降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21年,MIT科學人員發現鋰離子成本自1991年下降了97%。由于鋰離子電池成為固定儲能等應用的可行選項,電池成本的下降或將支持市場增長。
4.鑫欏資訊:今年鋰電負極材料產量有望達到120萬噸
電池負極專業研究機構鑫欏資訊預計,2022年全球鋰電負極材料產量有望達到120萬噸。折算下來,預計同比增長接近50%。
2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從國內各主流電池廠商的生產規劃來看,多數都制定了一倍以上的增長目標。如此一來,給本就捉襟見肘的鋰電負極材料供應造成極大壓力,行業短板產能擴建進度成為焦點。鑫欏資訊認為,從當前的市場供應來看,針狀焦、石油焦、石墨化、球化石墨等都將遭遇供應壓力,預計2023年以后原料供應矛盾將更為尖銳。
鑫欏資訊預測,2025年全球鋰電負極產量有望達到290萬噸,對原料需求更是高達350萬噸。未來2—3年,原料端的資源布局對負極材料企業來講顯得尤為重要。
5.億緯鋰能加碼布局云南,擬不超2.9億元對子公司玉溪億緯鋰能增資,經營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業務
億緯鋰能12月6日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人民幣2.9億元向子公司玉溪億緯鋰能有限公司增資。本次增資完成后,玉溪億緯鋰能注冊資本將由1000萬元變更為3億元,公司仍持有其100%的股權。玉溪億緯鋰能設立于2022年7月15日,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經營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業務。
6.江西宜春多家鋰企停產,鋰鹽綠色安全生產再拉警報
近日,江西宜春多家鋰鹽企業先后宣布停產,背后的環保誘因引發外界關注。
其中,云母提鋰龍頭永興材料公司明確表示,其控股的位于宜春宜豐縣的江西永興新能源的碳酸鋰冶煉生產線因配合環保調查需要臨時停產。而鞍重股份和康隆達科技兩家公司表示,前者控股的江西領能鋰業,后者控股的江西天成鋰業、江西協成鋰業停產的原因,是為配合宜春上高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嘉美路改造工程)。
但這一不約而同的“修路”表述,卻引來諸多聯想和猜測。
12月5日,宜春上高縣政府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環保局方面并未向位于上高縣的鋰鹽公司出具停產文件,兩家控股公司也表示情況以公告為準。但澎湃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此次宜春多家鋰鹽公司一并停產,最大的可能原因仍然是宜春所轄高安市的錦江水質近期出現嚴重金屬污染(鉭元素超標),而位于錦江上游的鋰鹽企業為配合環保調查,被一并要求臨時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