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月我國鋰離子儲能電池累計出口2129.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2.97%,2022年預計裝機量超90GWh,2025年裝機量或超324GWh
據央視財經報道,我國鋰電池出口也因此迎來爆發式增長。海關統計顯示,2022年前8個月,我國鋰離子儲能電池累計出口2129.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2.97%。2021年我國儲能電池出貨量達48GWh,同比增長167%,預計2022年裝機量超90GWh,同比增長88%,2025年將超過324GWh。
2.《儲能電站用退役動力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條件》、《電化學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系統》、《移動式電化學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等5項儲能領域新標準發布,助力儲能產業標準化建設
近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發布《2022年第三批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標準發布公告》,其中包括5項儲能領域標準,并已自9月28日起實施。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5項儲能領域新標準由南京工程學院、海博思創、北方工業大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牽頭起草。
標準的制定實施將為實現以標準引導儲能技術升級,加強儲能標準體系與現行能源電力系統相關標準的有效銜接,助力儲能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3.安徽:開展“光儲直柔”建筑應用試點 2023年底前試點城市新增裝機不低于200MW
9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安徽省建筑節能降碳行動計劃》,文件提出,開展“光儲直柔”建筑應用試點,2023年底前,蚌埠、蕪湖、宣城等光伏建筑試點城市新增太陽能光伏建筑應用裝機容量不低于200兆瓦。推動既有公共建筑、工業廠房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到2025年,全省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開展光伏建筑儲能一體化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先支持建筑節能降碳相關企業申請首臺(套)重大技術設備認定。
4.山西恒科年產6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試運行,總投資6.5億元
10月8日,朔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山西恒科年產6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經過一年緊鑼密鼓的建設,目前一期項目的一號生產線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
據悉,山西恒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冊于2021年6月,占地面積248畝,總投資為6.5億元。項目于當年10月1日開工,得益于山陰經濟技術開發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一年來,企業迅速建成了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生產線、自動化碳化生產線,并依托技術優勢搶占行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