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儲能系統黃金十年將至,2030年全球設備量攀升20倍
儲能的十年沖刺期即將到來,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NEF)最新預測,到2030年底,全球儲能設備預計將達到358 GW/1,028 GWh,是2020年底的17 GW/34 GWh的20倍以上,這背后是定置型儲能超過2,620億美元的投資。BNEF表示,住宅、商業和工業儲能系統也會愈加常見,十年后家庭和企業儲能設備將占全球儲能設備的四分之一,目前德國和日本為市場先鋒,澳洲和美國加州市場也相當大。
2、國軒高科半固態電池車型續航超1000km
在2021年世界制造大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表示:“國軒高科為國內高端純電動配套半固態電池實現超1000km的續航里程,比其第一代車型提高了一倍。”
3、現代汽車:不會自產動力電池,可能與電池生產商LG在印度尼西亞合作研發
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鄭義善在11月22日表示,公司不會自產動力電池,這是該集團首次明確了對電池生產的立場。“我們可能會與電池生產商一起研究電池,”鄭義善表示。目前,現代汽車已決定與LG Energy Solution在印度尼西亞建立合資電池工廠,該工廠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
4、鋰礦開發商Vulcan Energy與法國車企雷諾簽署6年鋰供應協議,2026年開始交付
據外媒報道,鋰礦開發商Vulcan Energy Resourc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已經與雷諾簽訂了第二份鋰供應協議。根據最新的協議,雷諾將向Vulcan采購2.6萬至3.2萬噸電池級鋰原料,雙方的協議將持續6年。兩家公司沒有披露具體的財務條款。Vulcan在一份聲明中透露,他們和雷諾達成的第二份協議將于2026年開始交付。
5、鵬輝能源擬在廣西柳州投建20GWh鵬輝智慧儲能及動力電池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60億元
鵬輝能源11月24日早間公告,公司擬在廣西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建設鵬輝智慧儲能及動力電池制造基地,主要布局鋰電池電芯、PACK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預計約60億元,其中項目一、二期計劃總投資12億元,項目一、二期固定資產投資約8億元;項目整體規劃布局產能20GWh,一期建設產能2GWh、二期建設產能2GWh。
6、日本計劃將電動車購車補貼翻番,最高7,000美元
據外媒報道,日本將把電動汽車購車補貼提高一倍,最高可達80萬日元(合7,000美元),與美國和歐洲的電動車購車補貼幾乎持平,并為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補貼。日本政府計劃在2021財年的補充預算中撥出375億日元(合3.29億美元)用于補貼,其中有250億日元將用于環保汽車,電動汽車的補貼最高將提高到80萬日元。補貼計劃還將覆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而其他混合動力車仍不包括在內。
7、英國電池制造商Aceleron研發全球首款可再生鋰電池,能被維修、買賣和升級
英國制造商Aceleron宣布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的鋰離子電池,其能夠被維修、被買賣、被升級,還能夠替代汽車應用中的鉛酸電池。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卡卡爾頓表示,Essential與31組電池大小相同,尺寸為330×173×240毫米,重量約為傳統電池的一半。據稱,與同等的鉛酸電池相比,Essential電池的循環壽命高達四倍,持續功率高達三倍。
8、中科華聯擬在全國布局11個鋰電隔膜生產基地,年產能75億m2,總投資130億元
11月18日下午,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華聯”)董事長立鵬在青島市2021年第三季民營經濟創意會上表示,中科華聯規劃總投資人民幣130億,將充分利用中科華聯的裝備及研發優勢,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大寬幅、超高強隔膜裝備,以“總部+基地”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布局11個鋰電隔膜生產基地,新建大寬幅超高強隔膜生產線52條,預計年產能約75億m2。
9、“4·16”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調查結果公布:磷酸鐵鋰電池內短路
11月22日,北京豐臺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調查報告正式發布。報告認為,南樓起火直接原因系西電池間內的磷酸鐵鋰電池發生內短路故障,引發電池熱失控起火。北樓爆炸直接原因為南樓電池間內的單體磷酸鐵鋰電池發生內短路故障,引發電池及電池模組熱失控擴散起火,事故產生的易燃易爆組分通過電纜溝進入北樓儲能室并擴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遇電氣火花發生爆炸。